-
日前,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
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团队开展协同研究,发现早期的新冠感染患者存在着显著的免疫抑制
-
中子成像利用中子的高穿透性和对轻元素灵敏等特性,在无损检测中具有意义。
-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发展正在不断前进!
-
北京大学白玉副教授团队在常压质谱免疫分析平台工作的基础上设计拓展质谱探针,利用基于狄恩流的微流控芯片实现单细胞排列,结合纳升电喷雾高分辨质谱搭建了多维度有机质谱流式细胞分析平台。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郭寅龙课题组发展了一种基于电弧等离子体的新型质谱解离(APD)技术,使大气压环境下有机化合物分子的指纹图谱质谱分析得以实现.
-
一种利用明场照明模式下细胞内囊泡的衍射信息作为内源参考物来补偿样品三维漂移的新策略。
-
中科院微电子所发现二维材料的边界态是控制器件亚阈值特性及影响器件迁移率的关键因素,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这种边界态是拉廷格液体的物理本质。该科学发现对于研究器件性能优化和低功耗应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团队、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家睿团队合作,,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发现方面取得新进展。
-
近期,张广宇副主任带领的二维材料团队利用自主设计搭建的四英寸多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采用立式生长方法在蓝宝石衬底上成功外延制备了四英寸高质量连续单层二硫化钼晶圆。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团队近期在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系列文章,阐述了团队近3年来针对肝素类药物结构表征新方法开发取得的研究进展。
-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李红梅、冯流星团队近期在Analytical Chemistry发文,介绍了基于同位素稀释质谱技术的AD临床诊断标志物(Aβ)纯度标准物质研制方法。
-
上海交通大学吕海涛研究员经主编米兰大学临床药理学部主席提名,爱斯维尔出版集团正式任命,将于近期出任国际著名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新启动的系统药理学和功能组学板块主编。
-
基因编辑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有望催生创新性癌症治疗策略, 并可能让治愈遗传性疾病这一人类梦想成真。
-
近日,中国电科仪器仪表公司为太赫兹研究提供整套750GHz太赫兹测试测量系列新品和解决方案,有望助力为中国太赫兹仪器热潮推波助澜。
-
创新的“光子反冲成像”(Photon-recoil imaging)技术,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原子级的化学反应,将成为探索非线性X射线物理学的有力工具。
-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天文光子学团队在超高分辨超高定标精度光谱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
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领衔的科研团队,将太赫兹技术在全国首次应用于人参皂苷检测,并可有效识别西洋参的不同产地,解决了现有药典液相质谱法专业技术要求高、耗时长、专业仪器成本高、损耗样本等难题。
-
9月16日,由河南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国家科研项目“颗粒检测仪器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正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一举攻克了颗粒标物研制技术,填补了国内该领域技术和标准空白。
-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葛瑛教授团队使用基于高分辨率质谱技术的自上而下蛋白质组学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手术心脏组织样本,发现许多不同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相似的心肌蛋白变化。